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微縮膠片閱讀機















雲南省圖書館古籍室的微縮膠片閱讀機。美國電影里見過幾次,實物這是頭次見。




燈泡、轉輪、夾片、棱鏡、反射鏡、磨砂玻璃,傳統的機械的東西有種慢慢的,看得見摸的著的好,古樸典雅。不像硅芯片里流淌的巨量又抽象的比特,冷冰冰的,還總是一副置身度外的樣子。


















維基上說它在溫度21°C,濕度50%下至少可以保存500年。夠等到它的唐僧了。

底片是特殊格式的反轉片,像40X30,或者還略大。拍這膠片的也得特殊的架子,拍得很工整。只是那些80年前的報紙雜誌,排版、印刷和紙張都不好。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有一天


    100分钟,9个微电影。并不是因为它票价只要5元,而是它(似乎)是国内第一部公映的公益电影。

    片尾介绍华谊兄弟公司耗时900天完成这部电影,请了几位明星零片酬出演,又把票价定为5元,那么头两段故事都和电影(院)有关,也就不奇怪了。

    第1段形式比较丰富,内容架空得明显。父亲上班的那个影院绝对处于三线及以上的城市,而父子俩住农村,挣钱不多你这通勤费倒没少花。

    第2段以拐卖儿童作主题,用了一位本不瘸的小演员演被拐的跛脚小孩,使做戏感太强。面对如此残酷的国情,轻巧避开谈论本该公安部门担起的职责,是艺术处理的需要,也是无可奈何之举。

    第3段,学钢琴的姑娘为了体味耳聋后贝多芬创作《月光》的境界,去聋哑学校教孩子们音乐。 贝多芬耳聋之前深厚音乐素养与聋儿们的差距且不说,你教孩子们音乐,干嘛要毫无准备的去参加一个选秀节目?
太明显的预设立场,太明显的做作,这预设、这做作是教育的杯具。当我们想以浪漫的方式讲一件事时,脑中想的手上写的拍出来的却是做作。


    第4段,智力缺陷儿童学做面包的故事依然有刻意诗意化的倾向。但让我想起在台北的一件小事。
    台北101旁的台北市府站,有个十字路口有志工陪着智力缺陷的儿童在卖糕点。和这短片里一样,糕点是孩子们自己做的。这是件好事。但毫无准备的我走到那里被突兀的推销,志工姑娘积极又语速快,不容拒绝的样子。我生活在一个普遍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习惯了防卫。正想谢绝,看到面前的小朋友轻拉了一下她的手臂,是劝阻——她觉察了她的攻击性,也觉察了我的不喜。“正常”的社会把他们定义为智力缺陷,可他们能如此准确的捕捉到身边人的情绪。
    我买了两袋。我本不反感吃糕点。

    第5段动画让人眼前一亮。事后也证明大裤衩味的短片们终于结束。森林里遇上动物们有点龙猫的意思,蛋壳明喻着笨“蛋”的称号。很可爱的一段。


     第6段《看不见的画》,弱视小女孩画画的故事。真实弱视的小朋友出演。画好,有画廊的城市好,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个世界真好。

    第7段《秋扎》。一位支教老师教藏族失语小孩说话的故事。这个高原红小胖墩的吃力、努力、顽皮、害羞都被记录得很好。纪录片的形式纪录片的真实,要多自然有多自然。最好的一段。





    第8段,有设计有表演的仿纪录片风格。蒙古的一个少数民族裕固族,父母在外的小朋友照顾着自己生病的爷爷,他照顾家里的羊群,也会把吊针的塑料导管折成人物挂在树上……过程中我不太得要点,直到最后他去找半个月才能见一次的玩伴,玩伴已随父母走了,把两人的小画书用磁石压在台子上,画了一幅骑骆驼行走的画。故事收在这个镜头,那个小小的世界真是天塌了。

    第9段找来斯琴高娃+周迅压轴,斯琴高娃演太多这种刀子嘴豆腐心的角色,几乎都让我以为这其实是她的本色。周迅看起来有当年《人家四月天》里的光彩,近年最美的一段。小姑娘和剧中角色应该是相同的背景,不用表演,在这两位影后面前一点不逊色。















    不少影迷疾呼今天的中国电影已经臭不可闻,我相信它还会再臭一阵子。不过即便在最坏的时代依然有人在做这样的事,这就好。


东邪西毒的地理

    关于西域的白驼山,没有翻出金庸小说来看具体将它设置在哪儿,有人说是昆仑山脉以东。 或者按“西域”来定位,狭义上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广义上的西域却可远至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的地区。所以欧阳峰在今天算作是巴基斯坦人或者阿富汗人也不稀奇。


    欧阳峰的大嫂问过黄药师:“你为什么不告诉他我在这儿”,言下之意她没有住在白驼山了。从欧阳克的一个远景看出,这里靠海或者靠近一个不小的湖泊。莫非是青海湖?


    新疆有大把的沙漠,随便哪里都可能是欧阳峰所待的沙漠,同样也符合“这个沙漠的后面是另一个沙漠”。 黄药师每次看过大嫂之后去找欧阳峰是从东边而来,青海湖也在新疆各沙漠以东,基本符合条件。


    只不过,按古代而言,青海湖本身也在“西域”,从白驼山出走的欧阳峰完全有理由走得更远一些。 而诸位大侠,日后各震一方的东邪、西毒、北丐都在一段岁月中长期周旋于青海新疆等地,似乎不够衬他们各自的威名与见识。


    何况,这里还有慕容嫣。


    慕容嫣自称大燕国的公主。 按史,东鲜卑的慕容皝在337年称燕王,为前燕奠基之祖。 350年,燕王慕容儁占领蓟城,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徒都之。 前燕元玺元年(352),暮容儁即皇帝位,国号大燕,史称前燕。

    公元357年,迁都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境)。 370年前燕为前秦所灭。 前燕在能臣慕容恪死后走向衰落。

    384年,前秦淝水之战败于东晋之后,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386年复国称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

    中间还有慕容冲也建立了一个燕国,称为西燕。 394年西燕被后燕所灭。后燕后来被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击败后北逃。

    留在南部的一支后燕皇族由慕容德率领,他398年在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成立南燕,公元400年迁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称帝。 南燕后被东晋所灭。


    可见燕国的势力范围曾包括辽宁、河北、内蒙的一部分,以及山东、河南的一部分。不必追究慕容嫣到底是哪一燕的后人,总之人家自称有王室血脉。


    当然,大燕国的后人活动范围不必局限于曾经的大燕国范围内,只是谅她自负贵为公主,想来不特别爱闲逛到西域风沙之地。 况且,她曾经被做客姑苏的黄药师借醉摸脸,可见,不甘寂寞之人流连的终归还是江南这样的富贵温柔乡。


    黄药师的桃花岛——虽然被老王如此这般的一番演绎,搞得我们非常不确信那里到底有没有桃花——按查大师的描写是在东海之上。 那么年轻英俊又荷尔蒙分泌旺盛的黄药师,自然是经常到临近东海的江浙等地沾花惹草,释放魅力。 他在此地不仅勾引了亦雌亦雄的慕容嫣,更迷恋上了搬离伤心地的落落寡欢的散发着少妇之媚的欧阳峰的大嫂。


    他们混在一起的时候除了念念李煜的词,耍耍落英缤纷掌,吹吹碧海潮声曲。估计还一起喝过另外几坛酒,像是“桃之夭夭”,“耿耿于怀”,“愁肠百结”(估计有反通便功效)。

    欧阳大嫂毕竟是白驼山上的来客,精通药、毒之理。她不会满足于这些小打小闹。她的最高成就在于她超前的运用了中药原理,和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以及西方的神经科学,酿出了一坛绝世神酒——醉生梦死!喝了可以教人忘记以前做过的任何事!她的本意是用这坛最高成就的酒来了结自己和欧阳锋的一段情缘。无奈计算上出现失误,由于她和黄药师混在一起的时间颇多,黄也不在意她将自己当作小白鼠,于是此药对黄药师的效果立竿见影。对真正的病患欧阳锋,却因体质差异而未见临床效果。但此药一直潜伏在人体内,直到欧阳锋老年,逆练九阴真经时,才将药效发挥出来,一时间老西毒头脑空白,不明所以!

    此药效潜伏期长达二三十年,竟比狂犬病还厉害。八百年后香江娱乐界天王刘某某,还曾经唱过一首歌来纪念此神药:“啊哈,给我一杯忘情水,换我一生不伤悲!” 足见其脍炙人口。


    如此,黄药师的主要活动范围自然是江浙一带,也无怪“东邪”之名。 他去到西域,估计也是因为西域姑娘的异国风情。 精通音律的黄药师完全有可能熟稔《达坂城的姑娘》、《虹彩妹妹》、《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等抒情歌谣,以资追求维吾尔小妹妹。 而他能与敏感自负的西毒成为朋友,除了“她想知道欧阳峰的消息”外,没有其他的解释。


    欧阳锋毕竟离开了白驼山,向往江南繁华却又和性格相冲,仅落脚到了陕西境内某沙漠。 再做一个假设,大嫂也是朝着欧阳锋去的东方迁移的,造化弄人,终于寻到了东海边还没找着人,只好定居于斯。



    所谓没有错过就没有爱情故事,也就没有王家卫的电影。 《东邪西毒》就是这么个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