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6日 星期一

谁的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2001年的电视剧。今天看着各种别扭。

可以想象电视机前的众屌丝,随着剧情起伏,以康熙爷的荣为荣,以康熙爷的耻为耻,最后施施然陶醉在一片大国崛起的宏图霸志里。

这剧到底拍给谁看?

文艺作品写给谁看拍给谁看是个大问题。以中国的政治环境,历代拍马屁的文字想来不会少。只是这些马屁文字流传下来还能脍炙人口的真是少。

早的《史记》是太史公的历史事件观。

《离骚》是屈原骄傲的个人赋。

魏晋诸贤,用木心的话说,酒神精神。

唐诗讲飘逸不羁。

宋词伤别离忧国运。

元曲调性更强,拿来唱,进一步向民间社会靠拢。

明清小说写爱情、写侠义、写志怪,更是民间情趣。绿林好汉对抗制度,草莽英雄建功立业,本是成人童话。或者鬼怪狐仙以超自然形态脱离现实,全是平民口味。

到了本朝,到了本朝,悍然回到全民为君分忧。2001年的《康熙王朝》,又开始在荧幕上为前朝君主分忧。
一个康熙收复台湾,演了多少集。以狭隘的民族主义言,爱新觉罗氏攻台湾郑氏,到底该盼着谁胜?你要说民族融合已到了今天,不谈旧故。行。可你偏偏又要翻出这段来反复咀嚼。

康熙要收台湾,一则扩自己的疆域,二则防止明朝遗老养为反清后患,这战役用今天的眼光看谈不上正义或非正义,它就是个历史事件。好比假使当年没出现努尔哈赤,气数已尽的明朝被另一个非少数民族的朝代取代,对今天而言它也就是个历史事件,谈不上好或不好,对或不对。并不是一定要有清灭了明,康熙成功收了台湾,中国历史的剧情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表演,才能让今天的观众长舒一口气。

可我们的历史教材不这么讲。所以群众们最爱看秦灭六国,看到嬴政称帝,观众们裤裆里一股激流。假使没有六国亡秦一统,历史自然会有它的方向,一样会有后面的精彩,只不过是谁也不知道的另一种精彩。

想来拍这剧时,对岸逢政治强人李登辉卸任不久,陈水扁当职之初。李登辉的12年里台湾改头换面,精神振奋,偏这陈水扁接任后声音又大,搞得君上很不爽。于是现实里有军演,荧幕上有《康熙王朝》,狠狠的收复了一把台湾,简直解恨至极。

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