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再见了,船长

   本准备买一张或下一部《死亡诗社》。又觉得似乎买过,翻了碟包,真的有。到了BD时代自己已不是DVD时代的记性。 
   
   正如很多人说的,片尾站上桌子一幕,配合着风笛声,很能击中人心。(天朝)人这一辈子,及时行乐什么的不敢说,但总有那么个瞬间,即便自我压抑如片中的伊桑霍克,也会有那么个忍不住的时刻,站起来反抗那些貌似权威正确的东西,即便只是那么一瞬。 
   
   电影本身并不完美,过于明显的立场预设:寻求自由与可能性的青春期冲动与刻板的成人世界的第一次碰撞。学校被放在了这个刻板的位置上。 
   但设置自杀与前面剧力表现不相符,露出编剧下手过重的痕迹。咱们(天朝人)哪个没经历过父母不支持自己的兴趣?它是如此的自然而言以至于曾经我们不看欧美的小说电影简直不知道世上还有另一种可能。 
   对这个父亲的设置也很飘摇,本来已经准许儿子在演戏上多花些时间了,并且还偷偷跑来看儿子演戏——这事你不喜欢别来啊——结果演完之后把儿子像抓犯人一样带走。最刺激儿子的其实是这事吧。父亲不欣赏自己对表演的爱好是一早知道的,但十几岁的人,最是要在朋友们面前维护自尊的年龄。 
   把枪声消掉的处理真好。 
   
   另外两个次主角,一个依稀是青少年保罗纽曼,一个像透了日后的英国首相戴维卡梅隆。 
   
   
   电影又演绎了一段青春往事。感人也好,烂也好,它不过一部电影。最让自己动容的始终是时间:伊桑霍克青涩的脸,和再也看不到的罗宾威廉姆斯…… 
   
   
   
  哦,船长,我的船长! 
  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 
  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 
  港口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 
  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 
  可是,心啊!心啊!心啊! 
  哦,殷红的血滴流泻, 
  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