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03年,IBM出品了一台22寸液晶显示器,分辨率高达3840X2400。在1920X1080的所谓全高清液晶显示器都还极少的年代,它就搞出这么个东东,实在佩服IBM的技术实力。
从网上看到的一些言论认为,即便这台显示器定位于专业级,但IBM终究还是比较担心这台显示器的销量,于是和MAG、优派、东芝等品牌都有合作,销售T221的OEM产品。这台CDU2150A就是它的OEM产品。
从淘宝店铺资料看,IBM T221的面板分有DG5、DG3,DG5的能上到48Hz(或以上),DG3的上不到这样的分辨率。至于东芝CDU2150A的是哪种面板,我无从考证。
目前自己使用MACBOOK PRO RETINA(2013)外接使用,只到24Hz,稍后再调整看。
实现的方式是用两个mini DisplayPort口分别输出两个画面,分辨率为1920X2400,在同一块屏幕上组合成3840X2400的分辨率。结果MAC自己认不出这样的分辨率,最后购买了SwitchResX,轻松识别出这个分辨率。
但问题是电脑依然认为这是两个单独的屏幕,暂时我无法满屏播放视频。
东芝CDU2150A本身带有两组DVI输入,由于年代较早,显然它当时无法靠一块显卡一根线来实现4K的分辨率。而MACBOOK PRO RETINA带有两个雷电输出口(雷电口和mini DisplayPort口是一样的),正好可以实现CDU2150A的双输入。 但必须通过一根叫做mini DisplayPort to Dual-Link DVI的转接线来实现。所谓Dual-Link是双通道的DVI标准,拥有更高的带宽,可以实现更高的分辨率。而这个转接线的价格?苹果自家的线是688大洋,其他厂家的最便宜的也超过400大洋。
688元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你不是一个发烧友的话,688元已经可以买到性能足够好的CPU了。这条线需要USB供电,接口端在使用时会发热,说明里面确实有块电路板。但这块电路板再复杂复杂不过一块CPU吧!实在是太贵了。
最简单的mini DisplayPort to DVI据说只是单通道,支持的分辨率最高只到1920X1200。但自己没试过,只能算是听说。要说这种单通道的线倒也不贵,只是万一买过来真用不成,即便价低也成了浪费。
后期补充 :
依然没有找到可以把两块屏当做一个屏幕的办法,但是MAC系统设置里可以直接选择让一个APP跨屏显示。每次播放视频我必须手动把播放窗口拉大到“全屏”。
24Hz的刷新率是个限制,静态图片还好,播放视频,当画面内容变化快时,中间那条分界线会出现,很杠眼。
XnView倒还好,我把它拉过来一次之后,以后只要我再外接这个显示器,它默认会打开在这边。虽不能全屏,拉满屏幕的效果也差不多。
给屏幕校了色,用D65,顿时眼前一片红艳艳。看照片、网页,色彩回复到了应该的样子。但,但反差严重降低了。之前的色彩偏青蓝,反差很高,远景地面上的碎石非常清晰。如今画面变得比较肉。
色彩管理的理论知识挺庞杂的,看了些帖子,但使用i1 Display Pro本身很简单,校准过程也很快。没啥特别想说的。
已经被微博惯坏了,难以长篇大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